「太空行走」太空行走第一人中国翟志刚
今天我们来聊聊太空行走,以下6个关于太空行走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汽车知识。
本文目录
什么是太空行走?
太空行走,其实就是“出舱活动”,指航天员穿上宇航服走出太空舱活动。太空行走属于载人航天的一项关键技术,是航天员在轨道上安装大型设备、进行科学实验、施放卫星、检查和维修航天器的重要手段。
例如,国际空间站已经运行多年,外国航天员进行太空行走被认为是家常便饭,尤其国际空间站经常需要航天员出舱从事检修活动。2008年9月27日,神舟七号航天员翟志刚出舱进行了太空“行走”,这是中国人的首次太空行走。
众所周知,宇宙空间的环境极其恶劣:真空、低温、辐射,还有高能粒子和飞来飞去的碎片等。这些对于人类来说都是致命的。为了应对这些问题,执行航天任务之前,科学家和工程师们会绞尽脑汁地不断完善宇航服,航天员也要充分接受如何使用宇航服和如何规避这些风险的训练。
首次太空行走的人是谁首次太空行走的人是什么人
1、首次太空行走的人是阿列克谢·阿尔希波维奇·列昂诺夫。1965年3月18日,苏联宇航员阿列克谢·阿尔希波维奇·列昂诺夫完成了人类太空史上的壮举—太空行走,成为太空行走第一人。
2、中国太空漫步第一人:翟志刚,男,1966年10月出生于黑龙江省龙江,大学文化、双学士学位。1985年6月入伍,1989年毕业于空军第三飞行学院,曾任空军航空兵某师战斗机飞行员,飞过歼七、歼八等机种,安全飞行950小时,被评为空军一级飞行员。1998年1月正式成为中国首批航天员,2003年曾入选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航天员梯队。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特级航天员。在2008年9月25日至27日的神舟七号飞行任务中,担任飞船指令长,是第一位出舱活动的中国人。
什么叫太空行走?
太空行走是指宇航员乘坐载人航天器进入太空以后施展的一种行为。广义上的太空行走,包括3种情况:
(1)在载人航天器密封中的行走;
(2)在舱外宇宙空间的行走;
(3)在其他天体如月球上的行走。通常说的太空行走,专指宇航员在舱外浩瀚宇宙中的行走。
首先,宇航员必须穿着价值连城的航天服。因为太空是真空状态,没有大气压力,温度变化很大,阳光照射时可高达100多摄氏度,无阳光时可低至零下200多摄氏度,又存在着能伤害人体的各种辐射和微流星体,故而在那里行走时,必须身穿具有生命保障的航天服。该服背部携有生命背包,主要有氧气瓶、水箱、二氧化碳处理装置、温控和调节器等设备。其次,宇航员出舱前必须吸一段时间的氧气。为避免造成严重疾病,故而出舱前需要吸取纯氧将体内氮气排出,以免隐患。为此,需有专用供氧设备。第三,宇航员必须携带喷气背包和通信设备。处于失重状态的宇航员操纵喷嘴朝不同方向喷气,就可使自己向前向后左右上下运动。通信设备又叫通信背包,供宇航员与有关方面进行联系。第四,宇航员一般还需身携保险带。虽然也有宇航员不携保险带进行太空行走,但那是偶然为之。保险带把宇航员和飞行座舱联结起来,以确保安全。
太空行走有多危险?我们筛选航天员要具备哪些条件?
太空行走首先可能会得辐射病。其次,如果航天服和生命保障系统出现故障,就会威胁到他们的生命。另外,太空行走可能会得减压病。我们筛选航天员要具备较高的文化水平、工作能力、较好的性格;身体各项指标要高于常人;心理素质要过硬;耐受力要好,能够适应特殊环境。
很多人可能非常羡慕和崇拜能够进入太空的航天员,认为他们非常优秀,也非常伟大。可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进入太空当中的航天员其实是要面临很多危险的。
首先,他们可能可能会得“辐射”病。在太空当中,因为受地球磁场、大气还有航天器座舱的保护,所以航天员在太空中受到的辐射剂量没有超过规定的数值,可是在太空行走时,航天员所受的辐射会比舱内高,万一这时遇到太阳粒子爆发,辐射剂量就会升高。太空辐射会破坏人体的DNA,会导致大脑受损,甚至患上白血病,也会增加癌症的概率。
其次,如果航天服和生命保障系统出现故障,就会威胁到他们的生命。航天员主要是靠着航天服和使命保障系统执行任务的,如果这两样突发故障,就会影响到他们的工作,甚至会出现生命危险。曾经在历史上就有过类似的事情发生,因为航天员的航天服外层被划破,受到太阳光照射,导致背部被晒伤。
另外,太空行走可能会得减压病。为了在太空行走,航天员必须要穿上航天服,这样才能够灵活工作。因为舱外航天服内的压力被设计得尽量低,所以刚出舱时,气压差会导致人体组织和体液中的氮气过饱和,过饱和的氮气在组织和体液中形成气泡,造成“减压病”,这时候就会出现皮肤瘙痒,关节疼痛,胸部不适甚至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的可能会导致死亡。所以航天员在进入太空前,要在气闸舱中进行吸氧排氮。
航天员筛选是非常严格的,需要具备以下这些条件。
第一,航天员的文化水平和工作能力,包括性格等方面是最基本条件。文化水平要高,工作能力要强,性格要好,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下一步筛选。
第二,航天员的身体各项指标要异于常人。因为航天工作是非常特殊的工作,所以身体素质一定要非常好,身体各项指标一定要正常,而且需要检查过往病史,看一看有没有家族病史等。
第三,心理素质方面一定要非常优秀。作为航天员,如果没有非常好的心理素质,面对太空这种恶劣环境,往往是很难克服的。同时,也需要沉着冷静才能够处理危机,所以心理方面的选拔是非常严格的。
第四,面对特殊环境的耐受性是否过关。执行太空任务是处在一种特殊的环境中,所以要进行一系列特殊环境的训练,比如模拟太空环境,一天24小时,不吃不喝不休息,主要是考验航天员的耐受能力。
以上就是筛选航天员的一些基本条件,以及在太空行走时可能遇到的危险。
太空行走的危险和好处是什么?
一、太空行走的危害:
宇航员虽然穿着带空调系统的宇航服出舱,但密闭的宇航服还是很不舒服,地面人员需要随时监控,以防过热或晕倒。
在太空中,要避免被太空中的各种粒子或异物击中,导致宇航服泄漏。宇航服一旦泄漏,危险是致命的。为了防止减压病,宇航员必须适应从空间站以正常压力减压到真空空间环境。如果减压不当,宇航员的血管和组织会形成由气泡引起的全身性疾病。
二、太空行走的好处:
宇航员出舱不是为了娱乐,而是为了各种任务,比如空间站维护、仪器检查、对接协助、太空观察等。来自美国的宇航员凯利说:太空行走并不好玩,但是风景很好。
太空出舱任务的危险:
人一旦接触太空,就会面临四大危险:失压、缺氧、低温和辐射损伤。
首先,我们都知道太空中没有空气,没有压力。
其次,胶囊外温度变化快,反差大。面对太阳时,温度可达120摄氏度,而背向太阳时,温度低至100摄氏度。
此外,还有来自太阳的辐射和紫外线辐射。此外,太空中飞行的微小流星体也是潜在的危险。
因此,一套舱外航天服可以为航天员提供全方位的生命支持系统。离开机舱意味着宇航员至少要提前24小时开始准备,其中的任何疏忽都会给宇航员带来很大的危险。
太空行走有哪些方式?
《科技日报》采访时介绍,太空行走主要有三种方式,按照动作,可简单分为“爬”“站”“飞”:
1.最常见的方式是航天员借助航天器表面的扶手,像攀岩一样“爬行”;
2.像国际空间站这样庞大的航天器上装有机械臂,航天员可以“站”在其末端,像乘云梯一样前往作业地点;
3.最炫酷的太空行走方式就是航天员借助载人机动装置,像“阿童木”一样飞行。这种装置可以喷出高压氮气,主要用于帮助航天员在紧急情况下快速返回气闸舱。
实际上,不论用哪种方式,太空行走并非想象中那么惬意,反而是一项风险很大的活动。据中国日报网消息,宇航员们离开空间站点的安全舱是非常危险的。宇航员在进行太空行走时穿着的宇航服能够保护他们不受太空环境的伤害,宇航服就像一个小型的个人航天器,但它也会失灵,稍有一点裂口或者漏洞都足以致命。
以2013年一场因宇航服问题而造成危险的事件为例,意大利宇航员卢卡·帕尔米塔诺在进行太空行走时,发现自己的头盔进水。他的宇航服换气系统出现了裂缝,而水在零重力的条件下不能流动,因此他头盔里的水遮蔽了他的眼睛和耳朵,阻碍他的鼻孔进行呼吸。在可能溺亡的危险情况下,他不得不中断太空行走,最后回到安全区域。
太空行走并没有想象中的炫酷,它对宇航员各方面的素质有着很高的要求。未来,希望宇航员们能顺利地完成每次太空行走。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太空行走」太空行走第一人中国翟志刚》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汽车知识,敬请关注本站,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本文由“大海啊全是水”发布,不代表“昆山车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kscw.cn/qcwd/40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