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汽车知识

「滴滴自动驾驶独立」滴滴自动驾驶测试员

最佳答案今天我们来聊聊滴滴自动驾驶独立,以下6个关于滴滴自动驾驶独立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汽车知识。本文目录滴滴自动驾驶部门升级独立公司,是为获得更大的效益吗?滴滴为什么会宣布将旗下的自动驾驶部门升级

今天我们来聊聊滴滴自动驾驶独立,以下6个关于滴滴自动驾驶独立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汽车知识。

本文目录

  • 滴滴自动驾驶部门升级独立公司,是为获得更大的效益吗?
  • 滴滴为什么会宣布将旗下的自动驾驶部门升级为独立公司?
  • 滴滴自动驾驶升级为独立公司,无人驾驶的网约车难道坐着不慌吗?_百度知...
  • 滴滴自动驾驶独立后迎首轮融资!3亿美元,软银领投
  • 滴滴自动驾驶或将明年开始投放,滴滴自动驾驶值得相信吗?
  • 上海滴滴自动驾驶公司员工有宿舍吗?
  • 滴滴自动驾驶部门升级独立公司,是为获得更大的效益吗?

    昨天(2019年8月5日),滴滴出行宣布旗下自动驾驶部门升级为独立公司, 专注于自动驾驶研发、产品应用及相关业务拓展。独立出来的滴滴自动驾驶公司,将继承并整合滴滴出行平台资源和原有技术,进一步拓展与汽车上下游产业链合作,尽快实现滴滴自动驾驶的落地。很明显,滴滴自动驾驶部门独立成为公司,目的是尽快将自动驾驶技术商业化。 然而,截至目前,别说进入自动驾驶领域较晚的滴滴出行,就连很早就开始了自动驾驶研究的Waymo,也没公开商业盈利的消息。Waymo起初是谷歌2009年开启的一项自动驾驶汽车计划,在2016年也独立成为公司。特斯拉在给客户提供自动驾驶软件安装包时,收取数万美元的费用,是当前自动驾驶技术发生收益的鲜有例子。未来,作为一家独立公司,滴滴自动驾驶公司能够摆脱束缚,更加灵活,更快地推进自动驾驶落地,以期尽快完成商业变现。

    根据公开的数据,2018年滴滴出行亏损了109亿元。如果继续支撑当前“只花不赚”的自动驾驶技术研发工作,负重更大。滴滴出行业务入不敷出之际,自动驾驶业务分拆无疑是明智之举,不仅自身可以减负,给其他业务多喘一口气,独立公司也可以不受母公司负债财报的影响,在资本市场上自由地寻求融资,分担高昂的研发成本。此前,从同样是做出行服务的Uber独立出去的自动驾驶公司ATG就成功获得融资。应该说,这次独立对母公司、子公司双方都有益。

    进一步讲,滴滴上述巨额亏损中,花在司机补贴方面共计投入113亿元。如果滴滴自动驾驶独立公司作为一个小公司能很快发展起来,快速地实现自动驾驶技术的商业化,那将是对母公司非常重要的实质性反哺。滴滴将通过自动驾驶技术提供出行服务,节省大量的司机支出,以实现盈利或开发新技术。

    新公司的CEO将由滴滴出行联合创始人、CTO张博兼任。此前,滴滴的自动驾驶业务在集团层面就是由张博分管。原顺为基金执行董事孟醒出任COO,贾兆寅和郑建强分别担任美国研发团队和中国研发团队的负责人,三人均向张博汇报。

    孟醒拥有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应用数学和经济学学士,以及麻省理工大学斯隆商学院MBA学位。曾服务于顺为基金,参与多个无人驾驶投资项目,对自动驾驶产业有清晰且全面的认识。作为连续创业者,孟醒还曾成功创办多家人工智能领域明星公司。他的加入增强了滴滴自动驾驶公司的实力,无论是管理经验方面,还是融资能力方面。

    贾兆寅拥有康奈尔大学博士学位,曾在谷歌自动驾驶核心团队工作3年,主要研究方向为无人驾驶感知领域,离职前是感知模块的技术主管。他长于计算机视觉和机器人技术。在2017年加入滴滴后,直接带领滴滴的智能驾驶团队,长期在滴滴美国研究院工作。

    郑建强拥有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硕士学位,于2016年加入滴滴,曾在百度基础架构部工作7年,任高级技术经理,负责百度内部私有云及基础设施服务建设,包括分布式存储系统、分布式计算系统、集群资源调度系统等。

    据称,到目前为止,滴滴在中美两地的研发中心已经有超过200人的团队,涉及专业范围有高精地图、感知模拟、行为预测等项目。

    在成立独立公司的官方声明中,张博说:“新公司希望进一步开放与汽车主机厂和产业伙伴的战略合作,共同推进无人驾驶技术商业化,真正落地成为产品服务进入每个人的生活。”这也就是说,滴滴自动驾驶独立公司的技术是开放的,不仅仅服务于滴滴出行。达到商业化的成熟程度后,将给行业内的意向客户提供技术服务。这与蔚来开放充电服务类似,也符合独立公司的经营模式和利益。

    滴滴为什么会宣布将旗下的自动驾驶部门升级为独立公司?

    从滴滴公司自身来说,此举有利于其优势的充分发挥,从而对企业的发展更为有利(亦可能与前期滴滴的融资内容关联甚大);从宏观上来看,我国5G落地的轮动效应正在显著加强。

    从滴滴公司自身来看,分拆运作对企业发展甚为有利

    从经营层面上来看,独立公司的规格远高于事业部形态,其自主权,运营权,决定权与资本运作等权利将更为充分有效。

    从滴滴公司的财务报表上来看,虽然业务庞大,但滴滴公司实质亏损严重:

    7月18日,据华尔街日报报道,滴滴出行正在寻求筹集新的资金(或G轮融资),知情人士透露,滴滴要求投资者投入至多20亿美元(约137亿元)。知情人士说,在这轮融资注入现金后,滴滴的账面估值可能会达到620亿美元左右(约4259亿元)。

    据公开数据,滴滴2018年全年亏损达到109亿元。成立以来,累计亏损额可能超过390亿元。

    从资本层面来

    看,对于经历了6年,走到了F轮,依旧亏损严重的高科技企业,无疑是有极大问题的,且滴滴公司目前的资本构成,也较为复杂,约涉及30余个投资机构和个人,而这无疑会给公司的相关决策与后续融资,带来较大的困扰。

    然从无人驾驶的市场上来看,未来无疑是价值重大的,但投入同样也相当不菲:

    据数据显示,2016年全球无人驾驶汽车规模约达40亿美元,市场发展空间还很大。到2021年,预计全球无人驾驶汽车市场规模将达70.3亿美元;到2035年,预计全球无人驾驶汽车销量将达2100万辆。

    国内无人驾驶汽车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在构建的未来蓝图中已布局到多个适用领域,中国有望成为最大的无人驾驶市场

    且从相关公开信息来看,为数众多的大型公司均在近年对此领域有所涉及,而对于滴滴来说,因为有着专业地图,多年的实操经验与宏大的驾车相关大数据等,无疑是有着其独特优势的,故此能否将此优势进一步的延伸到无人驾驶技术中,将会显得尤为重要:

    滴滴从2016年组建自动驾驶技术研发团队,已全面构建高精地图、感知、行为预测、规划与控制、基础设施与仿真、数据标注、问题诊断、车辆改装、云控与车联网、车路协同、信息安全等多个专业团队。目前团队在中美多地开展研发、测试,规模超200人。

    而我们知道,研究无人驾驶,是需要极大投入的,当然在滴滴前期的实际亏损中,不可避免的已经包含了无人驾驶的开发费用,故此在无人驾驶趋向于现实时,如何能有效避免此成果的夭折,则必然会成为不得不考虑的原因(关于技术成果趋向于落地的原因,本回答将在后期详述)。

    同时,滴滴公司的无人驾驶研发几乎与谷歌,facebook,苹果,uber,百度等这些大企业同步展开,加之其有着专业地图,多年的实操经验与宏大的驾车相关大数据支撑等优势,故在无人驾驶技术方面,滴滴明显是有其亮点的:

    滴滴出行在(2017年)12月21日宣布完成新一轮超40亿美元股权融资的时候,就曾表示这笔融资将会用到人工智能领域,发力AI交通技术。获40亿美元融资后一个多月,神秘的滴滴无人驾驶测试车首次曝光。

    此前据悉,在滴滴出行2018年会上,内部公布了一段智能驾驶技术视频。视频中,副驾驶座上滴滴CTO张博与驾驶员座上的工作人员一起乘坐智能驾驶车辆,驾驶过程中,该智能驾驶车辆成功完成车辆转弯、避开障碍物、会车等项目。

    而此前(2017年12月21日前)《财经》杂志今日早间报道称,滴滴再或40亿美元融资,投资方包括阿布扎比慕巴达拉公司(Mubadala)和软银集团(SoftBank)。

    因此,本次滴滴分拆自动驾驶业务独立运作的行为,是否和这次融资(的前提条件)有着直接联系,是非常值得我们加以重点注意的。

    滴滴自动驾驶升级为独立公司,无人驾驶的网约车难道坐着不慌吗?

    相信科学的人还是相信,不相信的还是不相信,慌不慌得看自己什么心态,有人认为新兴技术不靠谱,多少都会出些问题,肯定心慌,也有人认为既然能够拿出来让大家使用,必然是有了绝大的把握跟较为成熟的技术,所以觉得可以试一试。

    但是当无人驾驶成为主流的时候,网约车司机要失业了吗?

    8月5日,滴滴旗下自动驾驶部门升级为独立公司,CTO张博兼任自动驾驶新公司CEO,孟醒出任COO,贾兆寅和郑建强分别担任美国研发团队和中国研发团队负责人,以上三人均向张博汇报。

    网约车无人驾驶加速推进

    滴滴旗下自动驾驶部门升级为独立公司后,加速整合滴滴出行平台资源和技术优势,加大核心技术研发投入,深入拓展与汽车产业链的深度合作。相信滴滴的全自动汽车不久就会正式上岗。 无人驾驶的网约车马上来了,滴滴尽管积累了许多网约车的经验,也将对安全运营逐步应用到无人驾驶运营中。

    核心问题来了:网约车司机要失业了吗?

    1、目前在滴滴平台注册的网约车在3000w,网约车司机在无人驾驶来临后的前途命运如何?会不会出现社会群体事件我们拭目以待。

    2、无人驾驶所需的高精地图、感知、行为预测、规划与控制、基础设施与仿真、数据标注、问题诊断、车辆改装、云控与车联网、车路协同、信息安全等多细节问题的研发、测试、试运营还待完善,是否会成为正式上路的绊脚石。

    3、大家对于司机驾驶车辆已经习以为常,是否信任和敢于尝试机器操作的网约车还有待市场观察。

    滴滴自动驾驶独立后迎首轮融资!3亿美元,软银领投

    车东西3月24日消息,据外媒The Information报道,软银即将敲定一笔新的投资,牵头向滴滴自动驾驶子公司投资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1亿元)。这将是软银砸向滴滴的第四笔融资,考虑到近期新冠肺炎疫情对软银与滴滴两家公司的影响,这笔投资无疑是雪中送炭。

    ▲外媒报道软银或将投资滴滴

    据了解,疫情导致的全球经济放缓已经开始对软银集团产生影响,尽管软银目前仍然募集了5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54亿元)用于投资初创科技公司,但其支持的出行公司Uber与连锁酒店OYO都受到了经济下滑的影响,此前投资的共享办公公司WeWork困境加剧。

    这些情况将对软银产生实质性的资金压力,同时也会影响其下一步的资本募集。但即便是这样,软银也仍然决定要向其一直坚定支持的滴滴继续追加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1亿元)投资。

    这笔投资将有可能减轻滴滴当下面临的压力,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滴滴的核心乘车业务受到打击,订单量已降至通常情况的1/5,而滴滴的自动驾驶子公司在疫情期间也难以进行路测与常规的开发工作。

    如此境地之下,滴滴常规业务大幅下滑,自动驾驶业务又面临不断投入(仍需保持最低限度的运营,员工工资发放),却没有技术成果产出的局面,情况相当不乐观。

    此时,软银投向滴滴自动驾驶子公司的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1亿元)无疑是扶了滴滴自动驾驶一把,The Information表示,在这笔投资之后,软银已是滴滴的最大支持者。

    不过,从开年以来,谷歌母公司Alphabet旗下Waymo、中国自动驾驶初创公司Pony.ai等自动驾驶公司先后获得了数亿美元的融资,加上此番滴滴自动驾驶即将获得软银集团领投的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1亿元)融资,自动驾驶领域的资本正在朝着头部玩家集中,加速技术的量产落地。

    一、软银将领投滴滴3亿美元 双方都是落难兄弟

    据The Information报道,自去年8月,滴滴自动驾驶部门分拆以来,滴滴一直在与软银进行沟通,希望从软银集团获得新的融资。

    此次外媒消息传出,可以视作是软银对滴滴出行融资需求的回应。但需要注意的是,与软银此前对滴滴动辄数十亿美元的投资相比,此次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1亿元)的融资体量小了不少,原因恐怕是“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

    ▲软银集团董事长兼总裁 孙正义

    据悉,软银在本周一宣布,将出售41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902亿元)的资产,以减轻自身的债务负担,并为股票的回购提供资金。

    而其此前支持的出行公司Uber、连锁酒店OYO都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出现了业务的下滑。

    之前软银投资的Wework,在去年IPO失败,估值大幅下滑,致使软银股价单日下挫12%。近日,该公司又炮轰软银不按承诺收购该公司员工股票,软银表示可能会退出对WeWork的股票收购计划。

    这些投资上的失利,对软银集团造成了沉重的打击。但即便如此,软银也依然筹集了5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54亿元),用于投资初创科技公司。此次投资滴滴自动驾驶的资金,就是这5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54亿元)中的一部分。

    据了解,滴滴在2020年1月~2月的核心业务——出行乘车业务也收到了打击。据消息人士透露,滴滴在过去两个月的订单量已经下降至常规水平的1/5,而滴滴的共享单车业务也同步受到了影响。

    不过近几周,由于国内疫情管控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各大城市开始复工,滴滴的出行乘车业务与共享单车业务的订单量也有所回升。

    但软银投向滴滴的这笔钱,恐怕不会被用于救济常规的出行乘车业务与共享单车业务,主要还是为了给滴滴自动驾驶输血。

    ▲滴滴自动驾驶出租车

    自2019年以来,投向自动驾驶领域的资金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减少,涌向自动驾驶领域的资本越发理性,主要朝着头部公司集中。

    在去年,仅有福特支持的Argo.AI、通用旗下的Cruise、出行公司Uber的自动驾驶业务获得了10亿美元以上(约合人民币71亿元以上)的融资。

    而在2020年的前两个月,也仅有自动驾驶产业一哥Waymo筹得了2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42亿元)的融资。

    去年夏天刚刚实现分拆的滴滴自动驾驶想要获得融资显然并不容易,滴滴也指出,其自动驾驶子公司在5年之内不会形成正向现金流,如此长周期的投资回报让投资者望而却步。

    而光靠滴滴出行为其自动驾驶子公司输血显然并不现实,因此,滴滴才会一直与其最大的支持者软银进行协商。但无奈双方皆为“落难兄弟”,软银能向滴滴投出一笔亿元级的投资,已经是仁至义尽。

    二、软银大手笔布局自动驾驶产业链 滴滴是其最后一环

    软银之所以在自身如此“拮据”的情况下,仍要对滴滴自动驾驶子公司进行投资,当然不光是为了双方的“情谊”,软银在自动驾驶领域软硬件的布局已经形成了一条产业链,但却还缺最后一环——商业化落地。

    软银在自动驾驶领域最知名的投资莫过于砸向通用Cruise的22.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59.3亿元)。

    但其实在自动驾驶领域,软银的投资布局从硬件方面的自动驾驶芯片、传感器,到软件方面的高精度地图、自动驾驶算法和V2X车联网技术均有涉及。

    在自动驾驶芯片方面,软银选择了收购ARM与入股英伟达,不过2018年底英伟达股价大幅下跌使软银损失了1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5.6亿元),软银当即选择放弃英伟达。

    对此,软银掌门人孙正义表示:“软银是一家投资公司,而非运营公司。”失去了英伟达,软银还拥有ARM这一可靠的芯片公司。

    ▲软银集团董事长兼总裁 孙正义

    有分析指出,ARM可为软银提供可靠且先进的自动驾驶芯片,且其能耗较低,在自动驾驶汽车上具备非常大的优势。

    而在传感器方面,软银投资了以色列激光雷达公司Innoviz与摄像头公司Light。

    在软件方面,软银主要关注高精度地图、自动驾驶算法与车联网技术。

    2017年,软银愿景基金向高精度地图公司Mapbox投资1.6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1.3亿元),如今,Mapbox每天收集到的匿名传感器行驶数据超过2亿英里。

    而在自动驾驶算法方面,软银分别向两家自动驾驶算法公司Nauto、Brain Crop投资了1.59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9亿元)与1.14美元(约合人民币7.8亿元)。

    至于车联网方面,此前曾传出软银将与日本车企本田共同进行5G车联网的研究,致力于开发5G车载通信天线,不过此后并没有出资消息传出。

    除此之外,软银还出资50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18亿元),与前丰田工程师共同成立了SB Drive公司,研发方向为自动驾驶公交车,据其官网消息,该公司的自动驾驶公交车已在日本鸟取县八头町进行了自动驾驶公交的试运营。

    在出行方面,软银更是大手笔地投资了Uber、滴滴、Grab(东南亚出行服务公司)、Ola(印度出行服务公司),出行服务覆盖了欧美、中国、东南亚、南亚等多个市场。

    对软银而言,从自动驾驶的底层技术,各类基础设施,再到出行公司,看似已经全部布局完成。

    但实际上,软银此时尚且缺少能让自身投资的自动驾驶产业链大规模落地的契机,而滴滴在去年夏天分拆的自动驾驶子公司让软银看到了希望。

    滴滴出行作为目前中国最大的出行服务公司,其用户数量早已过亿,在这一基础上,滴滴利用广泛的道路数据进行自动驾驶研究不仅十分高效。同时,其落地场景也有了保障,且一旦技术成熟,就会是十分大范围的落地。

    据了解,滴滴自动驾驶子公司CEO目前由滴滴CTO张博出任,原顺为基金执行董事孟醒出任COO,贾兆寅和郑建强分别担任美国研发团队和中国研发团队的负责人,三人工作均向张博汇报。

    ▲滴滴出行CTO兼新公司CEO张博

    在去年8月,车东西曾向滴滴自动驾驶子公司询问其自动驾驶业务的具体进展,据了解,滴滴目前已经拥有40+辆自动驾驶测试车。此前,其CTO张博在接受车东西采访时也透露,滴滴自动驾驶业务由其亲自带队,已经在中国与美国的四座城市开展了自动驾驶的路测,并已拿到了美国加州的自动驾驶路测牌照。

    在自动驾驶业务团队方面,滴滴已全面构建高精地图、感知、行为预测、规划与控制、基础设施与仿真、数据标注、问题诊断、车辆改装、云控与车联网、车路协同、信息安全等多个专业团队。目前团队在中美多地开展研发、测试,规模超200人。

    而在产业方面,滴滴自动驾驶子公司已经与北汽新能源、国能汽车、车和家等20余家整车厂以及相关的上下游公司逐步深化合作关系。

    据张博此前透露,滴滴的自动驾驶业务将开启一种新的商业模式:车厂把车造出来,然后将车辆一键投入到滴滴的平台中,在每一单订单中让车厂分成。在滴滴自动驾驶子公司的未来业务模式中,这样的商业模式很可能得到落实。

    如此来看,滴滴在自动驾驶业务上的技术思路与商业化思路都已十分完善,也难怪软银会将滴滴选作自身自动驾驶布局的关键一环,选择在此时向滴滴自动驾驶投入亿美元级别的资金。

    从大的产业层面来看,这也是自动驾驶领域资本逐渐朝头部玩家集中,加速技术量产落地的表现。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滴滴自动驾驶或将明年开始投放,滴滴自动驾驶值得相信吗?

    滴滴出行宣布旗下自动驾驶部门升级为独立公司, 专注于自动驾驶研发、产品应用及相关业务拓展。独立出来的滴滴自动驾驶公司,将继承并整合滴滴出行平台资源和原有技术,进一步拓展与汽车上下游产业链合作,尽快实现滴滴自动驾驶的落地。很明显,滴滴自动驾驶部门独立成为公司,目的是尽快将自动驾驶技术商业化。 然而,截至目前,别说进入自动驾驶领域较晚的滴滴出行,就连很早就开始了自动驾驶研究的Waymo,也没公开商业盈利的消息。Waymo起初是谷歌2009年开启的一项自动驾驶汽车计划,在2016年也独立成为公司。特斯拉在给客户提供自动驾驶软件安装包时,收取数万美元的费用,是当前自动驾驶技术发生收益的鲜有例子。未来,作为一家独立公司,滴滴自动驾驶公司能够摆脱束缚,更加灵活,更快地推进自动驾驶落地,以期尽快完成商业变现。

    根据公开的数据,2018年滴滴出行亏损了109亿元。如果继续支撑当前“只花不赚”的自动驾驶技术研发工作,负重更大。滴滴出行业务入不敷出之际,自动驾驶业务分拆无疑是明智之举,不仅自身可以减负,给其他业务多喘一口气,独立公司也可以不受母公司负债财报的影响,在资本市场上自由地寻求融资,分担高昂的研发成本。此前,从同样是做出行服务的Uber独立出去的自动驾驶公司ATG就成功获得融资。应该说,这次独立对母公司、子公司双方都有益。

    进一步讲,滴滴上述巨额亏损中,花在司机补贴方面共计投入113亿元。如果滴滴自动驾驶独立公司作为一个小公司能很快发展起来,快速地实现自动驾驶技术的商业化,那将是对母公司非常重要的实质性反哺。滴滴将通过自动驾驶技术提供出行服务,节省大量的司机支出,以实现盈利或开发新技术。

    新公司的CEO将由滴滴出行联合创始人、CTO张博兼任。此前,滴滴的自动驾驶业务在集团层面就是由张博分管。原顺为基金执行董事孟醒出任COO,贾兆寅和郑建强分别担任美国研发团队和中国研发团队的负责人,三人均向张博汇报。

    孟醒拥有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应用数学和经济学学士,以及麻省理工大学斯隆商学院MBA学位。曾服务于顺为基金,参与多个无人驾驶投资项目,对自动驾驶产业有清晰且全面的认识。作为连续创业者,孟醒还曾成功创办多家人工智能领域明星公司。他的加入增强了滴滴自动驾驶公司的实力,无论是管理经验方面,还是融资能力方面。

    贾兆寅拥有康奈尔大学博士学位,曾在谷歌自动驾驶核心团队工作3年,主要研究方向为无人驾驶感知领域,离职前是感知模块的技术主管。他长于计算机视觉和机器人技术。在2017年加入滴滴后,直接带领滴滴的智能驾驶团队,长期在滴滴美国研究院工作。

    郑建强拥有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硕士学位,于2016年加入滴滴,曾在百度基础架构部工作7年,任高级技术经理,负责百度内部私有云及基础设施服务建设,包括分布式存储系统、分布式计算系统、集群资源调度系统等。

    据称,到目前为止,滴滴在中美两地的研发中心已经有超过200人的团队,涉及专业范围有高精地图、感知模拟、行为预测等项目。

    在成立独立公司的官方声明中,张博说:“新公司希望进一步开放与汽车主机厂和产业伙伴的战略合作,共同推进无人驾驶技术商业化,真正落地成为产品服务进入每个人的生活。”这也就是说,滴滴自动驾驶独立公司的技术是开放的,不仅仅服务于滴滴出行。达到商业化的成熟程度后,将给行业内的意向客户提供技术服务。这与蔚来开放充电服务类似,也符合独立公司的经营模式和利益。

    上海滴滴自动驾驶公司员工有宿舍吗?

    上海滴滴自动驾驶公司员工没有宿舍。根据百度地图查明,上海滴滴自动驾驶公司位于上海市嘉定区安亭镇杭桂路1112号10层1003室-4。滴滴自动驾驶是一家自动驾驶技术研发商,是滴滴出行旗下自动驾驶部门升级为独立公司,公司主要从事自动驾驶汽车技术的研发,同时还涉及交通设备技术、智能驾驶汽车技术、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的技术的开发。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滴滴自动驾驶独立」滴滴自动驾驶测试员》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汽车知识,敬请关注本站,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本文由“爱问答”发布,不代表“昆山车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kscw.cn/qczs/23784.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