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汽车问答

「狮子山下论坛」狮子山下歌曲歌词

最佳答案今天我们来聊聊狮子山下论坛,以下6个关于狮子山下论坛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汽车知识。本文目录狮子山下的传奇人生香港精神的狮子山下的香港精神求黄沾—狮子山下演唱会CD下载(如确定可下追+200分

今天我们来聊聊狮子山下论坛,以下6个关于狮子山下论坛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汽车知识。

本文目录

  • 狮子山下的传奇人生
  • 香港精神的狮子山下的香港精神
  • 求黄沾—狮子山下演唱会CD下载(如确定可下追+200分)
  • 这个女星叫什么
  • 如何在香港租到称心的房子?
  • 香港电台的发展
  • 狮子山下的传奇人生

    狮子山下的传奇人生1 从山峰到电视剧再到流行歌曲,狮子山成为艰苦打拼的香港精神的化身那时国共两党正在打仗,广东潮阳人、20出头的刘锦木从家乡顺着海岸线走,一直走到了深圳。 他要跟着一群乡亲去香港,以逃避战乱、保全性命。刘七岁丧父,九岁丧母,离开家乡没有什么牵挂。他和乡亲们一起过了深圳河,踏足九龙半岛,继续向前推进。刘与他所在的人流一起,被称为难民潮。刘锦木来到了一座山下面,先前来到的难民已经搭起了参差的木屋。人们都说这座山峰看起来像一头威武的狮子,所以叫狮子山。传说以前这里有九条龙肆虐,上天派这头狮子下凡镇压,遂成山水。刘锦木来到这里后学着乡亲们那样,从山上砍了树木,为自己搭起一座木屋。他有了一个住处,然后跑到西环的码头去卖苦力。他从一个潮阳人变成了一个香港人。他看到狮子山下正在成为一个庞大的贫民区。20年后,一首以狮子山下命名的歌曲开始流行,刘锦木的四儿子迷恋上了这首歌,因为他觉得歌里唱的就是自己一家的情怀。再30年后,在经济萧条中,时任香港财政司长的梁锦松唱起这首歌,勉励香港市民携手渡过难关。5个月后,朱镕基总理也朗诵这首歌的歌词,呼吁港人进行第二次创业。人生中有欢喜难免亦常有泪我地大家在狮子山下相遇上总算是欢笑多于唏嘘人生不免崎岖难以绝无挂虑既是同舟在狮子山下且共济抛弃区分求共对放开彼此心中矛盾理想一起去追同舟人誓相随无畏更无惧同处海角天边携手踏平崎岖我地大家用艰辛努力写下那不朽香江名句一首歌写出了香港上世纪70年代经济腾飞时草根阶层的努力与挣扎以及他们的顽强不息,未料及的是,世纪之交,《狮子山下》又一次唱响香港,600万港人重温艰苦打拼信念。狮子山海拔只有495米,刘锦木的孩子们当年在山径上跑上跑下;如今,在三四十层高的政府公屋的环伺下,狮子山愈发显不出高大,它甚至也没有出现在介绍香港旅游的手册里,那里也只有一个并不热闹的公园。然而,狮子山成为艰苦打拼的香港精神的化身。“经济最低时,大家互相打气,经常会说到它(狮子山),并相信只要勇敢面对,明天会更好。”49岁的公司老板林振华说。贫民区2 居民都是一样穷,所以家家都不用锁门在西环码头卖苦力的多是“潮州帮”。三年后,刘锦木有了些积蓄,他跑回汕头,和一位老人家谈起钱、猪和米。他把这些东西留下,带走了这家18岁的姑娘程兰花。她成了他的妻子,住进了狮子山下简陋的木屋。刚到狮子山下的程兰花一定看到了望不到边的简陋木屋和在木屋间出没的男男女女,这里叫做竹园村。他们像她一样穷,生存环境恶劣,随时面临火灾的威胁。其时的背景是,内地难民的涌入,使香港人口急剧增加。狮子山下的乡村在日占时期被大量拆毁,为新移民们提供了广阔的土地搭建临时木屋。这里也就成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香港主要的寮屋区。那时候贫民们还分布在马仔坑、九龙城、沙田及屯门等处。高大魁梧的刘锦木继续到码头上扛米包,程兰花在家里穿塑料花,这在贫民区是妇女们极为普遍的活计。香港富豪李嘉诚就是靠经营塑料花起家的。1964年7月16日,刘家诞下了第四个儿子。这个俊俏的男孩在狮子山繁密的草木中度过了自己的快乐童年,并喜欢上了音乐,20年后他成为香港无线电视台(TVB)名噪一时的当红小生,他叫刘锡明。刘家人丁兴旺,程兰花在狮子山下的寮屋区生下了四个儿子一个女儿。狮子山给锡明带来了无穷的乐趣。每天刷牙时,一抬头,山峰就进入眼帘,尽管他觉得它并不太像一头狮子。他和哥哥及其他寮屋区的伙伴们厮混狮子山上,最吸引他的游戏是逮一种红色的蜘蛛装在树叶折成的小房子里,小伙伴们碰到一起就把它们放出来,看红蜘蛛打架。然而,父母却肩负着生活的重担。锡明经常看到母亲挑着两个大水桶到山坡上的取水口担水,她来回数趟,把一个水缸装满。锡明惊异于母亲的力量和忍耐。8岁时,他帮着母亲担水,但只能吃力地装三分之一桶水。这个时候一家人已经住进了石屋。政府在狮子山山坡至平地盖起了一排排石头房屋,一直在木屋中栖身的难民们得以改善住宿条件。竹园村的石屋一共有六段,刘家就住在第六段。每一段都有公共厕所。学校设在第三段,刘家的四个孩子都是在这里读完了小学。五六十年代寮屋区的居民都是一样的穷,所以家家都不用锁门。邻里之间“守望相助”的风气给锡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家有了病人,几家都会来照看。谁家的孩子没有照看,也会有邻居来帮忙。狮子山下的贫民区,现在看来,就是黄大仙行政区的范围。实际上,从1948年起,政府就已经在狮子山下拨出偏僻的地区让居民搭建木屋、石屋和砖屋。但频仍的火灾和恶劣的居住环境威胁着居民的生命。由于人口激增,上世纪50年代中期,狮子山下建起了大量七层高的徙置大厦,进入60年代,公屋建设进入兴盛期,其中一个屋村坚起了66座大厦。竹园村从1957年就开始清拆,将居民迁入附近新建的徙置大厦。不过,当政府把刘家从石屋中搬迁到观塘的公屋居住时,锡明的三个哥哥都已经各自成家。刘家新的居所有自来水和卫生间,在锡明看来这是很好的改善,母亲不用去挑水,自己也不用为上厕所发愁了。刘家离开了狮子山。进入80年代,竹园村已经变成了翠竹花园,耸立起16幢30层以上的公屋,近20000名居民在这里生活。刘锦木在过世之前,还常与程兰花一起回到竹园看看,买菜。锡明每每忆及狮子山的快乐童年,母亲却总是叹息:那些年好辛苦,好辛苦。她同时感伤:竹园认不出来了。锡明觉得:父母的青春和汗水都在艰苦打拼中遗落在狮子山下,遗落在香港经济腾飞中。塑料花花朵蕴含着香港经济第一次腾飞的信息程兰花在狮子山下穿起第一朵塑料花时,不会想到那花朵蕴含着香港经济第一次转型及腾飞的信息。1950年以前,香港是以转口贸易为主的自由港。在上世纪50-70年代,在朝鲜战争和联合国对华禁运中,香港走上工业化的道路,实现第一次经济转型。此次经济转型主要是发展劳动密集型转加工制造业,形成了原材料从国外进口、加工后到国外市场销售的两头在外的出口加工工业。程兰花和其他家庭妇女手中的塑料花成为香港经济的火车头。1962年底,香港共有塑料花工厂997家,雇用30000多名工人。1967年,香港塑料花制品出口总值达8.23亿港元,占香港工业出口总值的12%。50年代末,港府锐意将狮子山下的黄大仙区南部新蒲岗发展为工业区,周围寮屋区为工厂准备了充足的劳动力,刘家人的左邻右舍很多都成了工人。到1980年第三季度,黄大仙工业区工开设3634间工厂,雇用了91036名员工。狮子山下的9万多劳工辛勤地工作在工业经济的浪潮中,他们中半数以上就职于制造成衣、电子、塑胶及金属制品行业,四成就职于服务业。劳工中女性占了六成。他们从周一工作到周六,每天工作9小时,有时还要轮两班或三班,赶工时更要在晚上甚至星期日加班。全香港人以这样的热情改善自己的生活,同时托撑起香港经济。刘锦木并没有当工人,他也不再去码头做苦力。他跑到海边买鱼,拿到竹园的市场上出售。刘锦木有了自己的铺面,经营的鱼类也多起来,并向一些酒楼供货。锡明的大哥中学毕业后开始帮父亲打理生意,逐渐,龙虾、石斑鱼、象拔蚌都出现在他们的铺面上,多家酒楼长期从刘家订购海鲜。锡明的二哥中学毕业后也加入了经营海鲜的行列。后来,刘家也有了自己的酒楼。其实,狮子山下也住有少数的富人,比如影星乔宏、大导演李翰祥。影星和大导演们住在钻石山,是为了在钻石山的山林草木中拍摄外景方便。作为工业经济文化表现的电影业,在狮子山下拍摄了大量民初和古装的电影。厂房、工人、富豪、明星、电影,狮子山下的生态恰恰是香港工业经济及与之相辅的明星文化心态的缩影。1973年,香港电台电视部拍摄的《狮子山下》开始播放,轰动全港。它以良鸣的屋邨为中心出发,内容涉及家庭伦理、两性地位、邻舍关系等,都是市民如何逆境自强的励志故事,反映草根阶层的生活,小市民们从中找到了自己的心声。从1973年到1994年21年间,该单元剧播出了200多集。1979年,黄沾撰写了与节目同名的歌曲歌词,由当红歌星罗文演唱,此曲顿时红遍香江,更成为《狮子山下》的主题曲。有评论者认为,《狮子山下》是电视版的香港历史,狮子山遂为香港精神代言。锡明在《狮子山下》的剧集及歌声中读完中学考上了浸会大学音乐系,他的艺人生涯起步。早在中二时,他就喜欢上了《狮子山下》这首歌,并在一次比赛中获得二等奖。他喜欢歌星罗文,更感觉这歌曲唱的就是自己家一路奋进的情形。锡明走了跟哥哥们不同的路,他进入娱乐圈,在90年代成为影视明星。1970年,工业出口占到香港出口额的81%,这标志着香港第一次经济转型完成。狮子山下,工厂林立,工人们在机器声中辛苦工作。香港经济在加工制造业的喧嚣中高歌狂进,并于80年代跻身“亚洲四小龙”。1972年,14岁的林振华跟随父母从广东来到香港九龙城。那时一支人的收入不足2000港元,在林的印象中,日子过得还很辛苦。1978年的一天晚上,从广州“上山下乡”到珠海的民兵小徐把一枝五六式冲锋枪放在沙滩上,操船偷渡往香港。他的任务是抓获偷渡者,如今他也成了其中一员。他没有去狮子山下,他来到深水埗一个亲戚家,很快就找到了一家制衣厂的工作,月入800港元。负资产3 财爷“钦点”,《狮子山下》再次唱响香江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同月,美国知名炒家索罗斯主导量子基金进军经济疲软的泰国,亚太金融危机破笼而出,向东南亚蔓延。10月,经济高度国际化的香港被索罗斯攻击,高楼价、高股市、高工资和高成本造成的泡沫经济破碎,香港霎时成为风雨飘摇中的危城。此时的香港经济,在经历了七八十年代的持续高扬之后,已经历了第二次转型,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转向毗邻的珠江三角洲,形成了“前店后厂”的格局。香港金融、贸易及各类工商服务产业蓬勃发展,成为亚太地区首屈一指的经济和金融中心。在索罗斯的进攻之下,恒生股指狂泻。香港成了国际炒家的自动取款机。1998年,香港经济跌入最低潮。刘锡明家在经济衰退中遭受重大损失。大哥刘锡荣和二哥刘锡耀长年经营海鲜批发,到1997年前已经各自有上千万的资产,向很多家酒楼供货,自己家的酒楼也是红红火火。金融危机后,大家缩减开支,众多酒楼没有生意做,纷纷倒闭,两个哥哥把自己的酒楼也关了,海鲜铺位减至最少。1978年到香港的小徐如今成了老徐,从事建筑装修行业。但是在1999、2000年两年间,他心情沮丧,每天带着两岁的小女儿去公园打发时间。“那时只能吃老本(积蓄)。”他说。林振华是开工厂的,他1984年从加拿大读完大学返回香港,事业平稳上升。1997、1998年是他最困难的时期,“香港的中产受伤最重,资产贬值,我的房子从700万跌成了200万,银行都供不下去了。”金融危机后刘锡荣和刘锡耀在海鲜批发上还能苦苦支撑,但到了2003年SARS降临,“没人再去酒楼消费,中环到处都是戴口罩的人,晚上8点多尖沙咀就已没有人了。”锡明回忆说。他的两个哥哥发现他们多年创下的基业一下子“归零”了。在一片萎靡的气息中,香港需要振奋人心。2002年3月6日,财政司司长梁锦松在宣读他的首份预算案后,朗诵起《狮子山下》歌词,他勉励港人在经济困境中咬紧牙关踏实苦干,彼此帮助关爱。他说:“香港是一个生气蓬勃、生机处处的地方,只要肯努力,便会找到理想……今日香港遇到风浪,正是你我都可以出一分力的时候……我们一定会闯出一个新天地。”几天后,在香港大学财政预算论坛上,他应师生之邀现场清唱《狮子山下》。锡明还记得梁锦松以此歌与市民共勉的情形。财爷”钦点“,《狮子山下》再次唱响香江。锡明说,政府显然有意以这首歌唤醒港人在逆境中拼搏的信念,所以那时电台电视台上经常可以听到这首歌。亚视亦于同年4月重播了《狮子山下》部分剧集,获该台当周全线节目收视之冠。重播之际,原罗文则表示这首歌不只属于老一代港人,亦应属于年轻人,使年轻人更认识同舟共济的精神。4 新生代:老一辈重温《狮子山下》时,年轻人已转向另一个方向林振华对1997、1998年大家咬牙撑过难关有着难忘的记忆。“香港从一个落后小岛变成现在这个东方之珠,我们这一代人是与它一起走过来的,所以对以狮子山为典型的艰苦奋斗的精神很亲切。”小时候他在家里的黑白电视机上看《狮子山下》,当他以公司老板的身份再次听到政府将它作为宣传歌曲来唱,“又到了咬紧牙、共倡团结的时候,感触的确很深”。林振华和公司的雇员们共渡难关。他没有炒掉人,但是减了他们的薪水,雇员也体谅他,没有因为减薪而走人。他看到这样的情形也发生在工厂里面,工人们情愿减薪而继续自己的工作。在铺面里,业主减低了地租,劝经营者留下来。“大家私下聊起市面来往往很伤感,但是一到工作起来就立刻显得很精神。”林振华的生活开支也缩减下来,家人到酒楼吃饭的次数少了,购物时也多了一层算计。锡明的哥哥们挣扎着各奔前路,将生活和事业重心移向内地。刘锡荣在深圳开了一家小餐厅,从规模上来说跟他在香港时算得上是小打小闹。刘锡耀则成了“打工者”,在上海一家餐厅做主管。虽然知道两个哥哥想“东山再起”很难,但锡明觉得他们也会一天天好起来。“终归有天龙傍凤,难道天天裤穿洞?人生总有起有落,不可能天天好,但没有什么关是过不了的。”SARS之后,香港经济好转。2004年,香港经济增长率达到7.5%,是过去7年中发展得最好的一年。楼价和股市都涨起来了,媒体的说法是,香港人在2006年可算是大丰收的一年,不少市民升职加薪,股票又大赚。老徐2001年后就在“西铁”工程中找到了工作。在锡明眼中,侄子刘文杰是个聪明人,他仍在香港做海鲜生意,随着经济复苏,他的铺位又增加了两三个,继续向酒楼供货。尽管他有时会向锡明抱怨说,铺位租金好贵,做生意好累。在林振华看来,现时的香港经济要比1997年健康,“那时好多泡沫,现在好稳健。”他同时认为,香港经济上扬是从内地经济发展中分到了一杯羹。锡明2005年出了一张碟。在选歌时,他说,其他歌都可以不录,但一定要有《狮子山下》。而在黄大仙行政区,每当区里有活动人们必先齐唱《狮子山下》。在林振华、刘锡明这一代人对香港精神仍倍感温暖之际,年轻一代也许已经向另一个方向走去,这让他们感到年轻人缺乏父辈吃苦耐劳的意志。27岁的ANDY从黄大仙祠旁的钻石山家中到公司,常常可以从车窗里看到狮子山。小时候他跟同学们一起到那里烧烤。他的第一份工作做了8个月,第二份工作做了一年,如今则在一家印刷公司供职。回想起刚进入社会的时候,他庆幸自己一直跟父母住在一起,“如果自己在外租房住,以当时的收入就会很拮据。”如今他的收入比那时多出了5000元。他没看过《狮子山下》剧集,但他会唱这首歌,“听多了就会唱了”,他同时奇怪于努力、耐劳这些品质仍被政府及大众推崇为香港精神的主流,“那应该是创新才对”。ANDY说他的很多伙伴都是这种看法。这实际上已经成为香港经济第三次转型的共识:通过“创新”发展“高增值”产业,走向以知识和技能为基础的“知识密集”型经济。

    香港精神的狮子山下的香港精神

    狮子山早在1.4亿年前已形成,现在狮子山的位置,从前是一片大熔岩,岩浆由西贡及九龙喷出,后来火山停止爆发,大熔岩在海底慢慢冷却成了花岗岩,地壳的变动令花岗岩突出地面,成了新土地。狮子山上那头俯伏山顶的“狮子”,是由大自然操刀,经过不断的风雨侵蚀,直至最近的数百万年才形成的。香港大部分山都由火山岩形成,狮子山则是花岗岩。花岗岩不及火山岩能抵受风化侵蚀,但狮子山却十分特别,经过千百年仍可清晰见到“狮子”的头、身及尾。“狮子”的外形至今仍清晰可见,“狮子”头面向九龙西边,狮身连尾巴完整地伏在山上,相信再过一个世纪这头“狮子”仍会一直坐镇山上。 1 从山峰到电视剧再到流行歌曲,狮子山成为艰苦打拼的香港精神的化身那时国共两党正在打仗,广东潮阳人、20出头的刘锦木从家乡顺着海岸线走,一直走到了深圳。 他要跟着一群乡亲去香港,以逃避战乱、保全性命。刘七岁丧父,九岁丧母,离开家乡没有什么牵挂。他和乡亲们一起过了深圳河,踏足九龙半岛,继续向前推进。刘与他所在的人流一起,被称为难民潮。刘锦木来到了一座山下面,先前来到的难民已经搭起了参差的木屋。人们都说这座山峰看起来像一头威武的狮子,所以叫狮子山。传说以前这里有九条龙肆虐,上天派这头狮子下凡镇压,遂成山水。刘锦木来到这里后学着乡亲们那样,从山上砍了树木,为自己搭起一座木屋。他有了一个住处,然后跑到西环的码头去卖苦力。他从一个潮阳人变成了一个香港人。他看到狮子山下正在成为一个庞大的贫民区。20年后,一首以狮子山下命名的歌曲开始流行,刘锦木的四儿子迷恋上了这首歌,因为他觉得歌里唱的就是自己一家的情怀。再30年后,在经济萧条中,时任香港财政司长的梁锦松唱起这首歌,勉励香港市民携手渡过难关。5个月后,朱镕基总理也朗诵这首歌的歌词,呼吁港人进行第二次创业。人生中有欢喜难免亦常有泪我地大家在狮子山下相遇上总算是欢笑多于唏嘘人生不免崎岖难以绝无挂虑既是同舟在狮子山下且共济抛弃区分求共对放开彼此心中矛盾理想一起去追同舟人誓相随无畏更无惧同处海角天边携手踏平崎岖我地大家用艰辛努力写下那不朽香江名句一首歌写出了香港上世纪70年代经济腾飞时草根阶层的努力与挣扎以及他们的顽强不息,未料及的是,世纪之交,《狮子山下》又一次唱响香港,600万港人重温艰苦打拼信念。狮子山海拔只有495米,刘锦木的孩子们当年在山径上跑上跑下;如今,在三四十层高的政府公屋的环伺下,狮子山愈发显不出高大,它甚至也没有出现在介绍香港旅游的手册里,那里也只有一个并不热闹的公园。然而,狮子山成为艰苦打拼的香港精神的化身。“经济最低时,大家互相打气,经常会说到它(狮子山),并相信只要勇敢面对,明天会更好。”49岁的公司老板林振华说。 2 居民都是一样穷,所以家家都不用锁门在西环码头卖苦力的多是“潮州帮”。三年后,刘锦木有了些积蓄,他跑回汕头,和一位老人家谈起钱、猪和米。他把这些东西留下,带走了这家18岁的姑娘程兰花。她成了他的妻子,住进了狮子山下简陋的木屋。刚到狮子山下的程兰花一定看到了望不到边的简陋木屋和在木屋间出没的男男女女,这里叫做竹园村。他们像她一样穷,生存环境恶劣,随时面临火灾的威胁。其时的背景是,内地难民的涌入,使香港人口急剧增加。狮子山下的乡村在日占时期被大量拆毁,为新移民们提供了广阔的土地搭建临时木屋。这里也就成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香港主要的寮屋区。那时候贫民们还分布在马仔坑、九龙城、沙田及屯门等处。高大魁梧的刘锦木继续到码头上扛米包,程兰花在家里穿塑料花,这在贫民区是妇女们极为普遍的活计。香港富豪李嘉诚就是靠经营塑料花起家的。1964年7月16日,刘家诞下了第四个儿子。这个俊俏的男孩在狮子山繁密的草木中度过了自己的快乐童年,并喜欢上了音乐,20年后他成为香港无线电视台(TVB)名噪一时的当红小生,他叫刘锡明。刘家人丁兴旺,程兰花在狮子山下的寮屋区生下了四个儿子一个女儿。狮子山给锡明带来了无穷的乐趣。每天刷牙时,一抬头,山峰就进入眼帘,尽管他觉得它并不太像一头狮子。他和哥哥及其他寮屋区的伙伴们厮混狮子山上,最吸引他的游戏是逮一种红色的蜘蛛装在树叶折成的小房子里,小伙伴们碰到一起就把它们放出来,看红蜘蛛打架。然而,父母却肩负着生活的重担。锡明经常看到母亲挑着两个大水桶到山坡上的取水口担水,她来回数趟,把一个水缸装满。锡明惊异于母亲的力量和忍耐。8岁时,他帮着母亲担水,但只能吃力地装三分之一桶水。这个时候一家人已经住进了石屋。政府在狮子山山坡至平地盖起了一排排石头房屋,一直在木屋中栖身的难民们得以改善住宿条件。竹园村的石屋一共有六段,刘家就住在第六段。每一段都有公共厕所。学校设在第三段,刘家的四个孩子都是在这里读完了小学。五六十年代寮屋区的居民都是一样的穷,所以家家都不用锁门。邻里之间“守望相助”的风气给锡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家有了病人,几家都会来照看。谁家的孩子没有照看,也会有邻居来帮忙。狮子山下的贫民区,现在看来,就是黄大仙行政区的范围。实际上,从1948年起,政府就已经在狮子山下拨出偏僻的地区让居民搭建木屋、石屋和砖屋。但频仍的火灾和恶劣的居住环境威胁着居民的生命。由于人口激增,上世纪50年代中期,狮子山下建起了大量七层高的徙置大厦,进入60年代,公屋建设进入兴盛期,其中一个屋村坚起了66座大厦。竹园村从1957年就开始清拆,将居民迁入附近新建的徙置大厦。不过,当政府把刘家从石屋中搬迁到观塘的公屋居住时,锡明的三个哥哥都已经各自成家。刘家新的居所有自来水和卫生间,在锡明看来这是很好的改善,母亲不用去挑水,自己也不用为上厕所发愁了。刘家离开了狮子山。进入80年代,竹园村已经变成了翠竹花园,耸立起16幢30层以上的公屋,近20000名居民在这里生活。刘锦木在过世之前,还常与程兰花一起回到竹园看看,买菜。锡明每每忆及狮子山的快乐童年,母亲却总是叹息:那些年好辛苦,好辛苦。她同时感伤:竹园现在认不出来了。锡明觉得:父母的青春和汗水都在艰苦打拼中遗落在狮子山下,遗落在香港经济腾飞中。 花朵蕴含着香港经济第一次腾飞的信息程兰花在狮子山下穿起第一朵塑料花时,不会想到那花朵蕴含着香港经济第一次转型及腾飞的信息。1950年以前,香港是以转口贸易为主的自由港。在上世纪50-70年代,在朝鲜战争和联合国对华禁运中,香港走上工业化的道路,实现第一次经济转型。此次经济转型主要是发展劳动密集型转加工制造业,形成了原材料从国外进口、加工后到国外市场销售的两头在外的出口加工工业。程兰花和其他家庭妇女手中的塑料花成为香港经济的火车头。1962年底,香港共有塑料花工厂997家,雇用30000多名工人。1967年,香港塑料花制品出口总值达8.23亿港元,占香港工业出口总值的12%。50年代末,港府锐意将狮子山下的黄大仙区南部新蒲岗发展为工业区,周围寮屋区为工厂准备了充足的劳动力,刘家人的左邻右舍很多都成了工人。到1980年第三季度,黄大仙工业区工开设3634间工厂,雇用了91036名员工。狮子山下的9万多劳工辛勤地工作在工业经济的浪潮中,他们中半数以上就职于制造成衣、电子、塑胶及金属制品行业,四成就职于服务业。劳工中女性占了六成。他们从周一工作到周六,每天工作9小时,有时还要轮两班或三班,赶工时更要在晚上甚至星期日加班。全香港人以这样的热情改善自己的生活,同时托撑起香港经济。刘锦木并没有当工人,他也不再去码头做苦力。他跑到海边买鱼,拿到竹园的市场上出售。刘锦木有了自己的铺面,经营的鱼类也多起来,并向一些酒楼供货。锡明的大哥中学毕业后开始帮父亲打理生意,逐渐,龙虾、石斑鱼、象拔蚌都出现在他们的铺面上,多家酒楼长期从刘家订购海鲜。锡明的二哥中学毕业后也加入了经营海鲜的行列。后来,刘家也有了自己的酒楼。其实,狮子山下也住有少数的富人,比如影星乔宏、大导演李翰祥。影星和大导演们住在钻石山,是为了在钻石山的山林草木中拍摄外景方便。作为工业经济文化表现的电影业,在狮子山下拍摄了大量民初和古装的电影。厂房、工人、富豪、明星、电影,狮子山下的生态恰恰是香港工业经济及与之相辅的明星文化心态的缩影。1973年,香港电台电视部拍摄的《狮子山下》开始播放,轰动全港。它以良鸣的屋邨为中心出发,内容涉及家庭伦理、两性地位、邻舍关系等,都是市民如何逆境自强的励志故事,反映草根阶层的生活,小市民们从中找到了自己的心声。从1973年到1994年21年间,该单元剧播出了200多集。1979年,黄沾撰写了与节目同名的歌曲歌词,由当红歌星罗文演唱,此曲顿时红遍香江,更成为《狮子山下》的主题曲。有评论者认为,《狮子山下》是电视版的香港历史,狮子山遂为香港精神代言。锡明在《狮子山下》的剧集及歌声中读完中学考上了浸会大学音乐系,他的艺人生涯起步。早在中二时,他就喜欢上了《狮子山下》这首歌,并在一次比赛中获得二等奖。他喜欢歌星罗文,更感觉这歌曲唱的就是自己家一路奋进的情形。锡明走了跟哥哥们不同的路,他进入娱乐圈,在90年代成为影视明星。1970年,工业出口占到香港出口额的81%,这标志着香港第一次经济转型完成。狮子山下,工厂林立,工人们在机器声中辛苦工作。香港经济在加工制造业的喧嚣中高歌狂进,并于80年代跻身“亚洲四小龙”。1972年,14岁的林振华跟随父母从广东来到香港九龙城。那时一支人的收入不足2000港元,在林的印象中,日子过得还很辛苦。1978年的一天晚上,从广州“上山下乡”到珠海的民兵小徐把一枝五六式冲锋枪放在沙滩上,操船偷渡往香港。他的任务是抓获偷渡者,现在他也成了其中一员。他没有去狮子山下,他来到深水埗一个亲戚家,很快就找到了一家制衣厂的工作,月入800港元。 3 财爷“钦点”,《狮子山下》再次唱响香江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同月,美国知名炒家索罗斯主导量子基金进军经济疲软的泰国,亚太金融危机破笼而出,向东南亚蔓延。10月,经济高度国际化的香港被索罗斯攻击,高楼价、高股市、高工资和高成本造成的泡沫经济破碎,香港霎时成为风雨飘摇中的危城。此时的香港经济,在经历了七八十年代的持续高扬之后,已经历了第二次转型,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转向毗邻的珠江三角洲,形成了“前店后厂”的格局。香港金融、贸易及各类工商服务产业蓬勃发展,成为亚太地区首屈一指的经济和金融中心。在索罗斯的进攻之下,恒生股指狂泻。香港成了国际炒家的自动取款机。1998年,香港经济跌入最低潮。刘锡明家在经济衰退中遭受重大损失。大哥刘锡荣和二哥刘锡耀长年经营海鲜批发,到1997年前已经各自有上千万的资产,向很多家酒楼供货,自己家的酒楼也是红红火火。金融危机后,大家缩减开支,众多酒楼没有生意做,纷纷倒闭,两个哥哥把自己的酒楼也关了,海鲜铺位减至最少。1978年到香港的小徐现在成了老徐,从事建筑装修行业。但是在1999、2000年两年间,他心情沮丧,每天带着两岁的小女儿去公园打发时间。“那时只能吃老本(积蓄)。”他说。林振华是开工厂的,他1984年从加拿大读完大学返回香港,事业平稳上升。1997、1998年是他最困难的时期,“香港的中产受伤最重,资产贬值,我的房子从700万跌成了200万,银行都供不下去了。”金融危机后刘锡荣和刘锡耀在海鲜批发上还能苦苦支撑,但到了2003年SARS降临,“没人再去酒楼消费,中环到处都是戴口罩的人,晚上8点多尖沙咀就已没有人了。”锡明回忆说。他的两个哥哥发现他们多年创下的基业一下子“归零”了。在一片萎靡的气息中,香港需要振奋人心。2002年3月6日,财政司司长梁锦松在宣读他的首份预算案后,朗诵起《狮子山下》歌词,他勉励港人在经济困境中咬紧牙关踏实苦干,彼此帮助关爱。他说:“香港是一个生气蓬勃、生机处处的地方,只要肯努力,便会找到理想……今日香港遇到风浪,正是你我都可以出一分力的时候……我们一定会闯出一个新天地。”几天后,在香港大学财政预算论坛上,他应师生之邀现场清唱《狮子山下》。锡明还记得梁锦松以此歌与市民共勉的情形。财爷”钦点“,《狮子山下》再次唱响香江。锡明说,政府显然有意以这首歌唤醒港人在逆境中拼搏的信念,所以那时电台电视台上经常可以听到这首歌。亚视亦于同年4月重播了《狮子山下》部分剧集,获该台当周全线节目收视之冠。重播之际,原罗文则表示这首歌不只属于老一代港人,亦应属于年轻人,使年轻人更认识同舟共济的精神。4 新生代:老一辈重温《狮子山下》时,年轻人已转向另一个方向林振华对1997、1998年大家咬牙撑过难关有着难忘的记忆。“香港从一个落后小岛变成现在这个东方之珠,我们这一代人是与它一起走过来的,所以对以狮子山为典型的艰苦奋斗的精神很亲切。”小时候他在家里的黑白电视机上看《狮子山下》,当他以公司老板的身份再次听到政府将它作为宣传歌曲来唱,“又到了咬紧牙、共倡团结的时候,感触的确很深”。林振华和公司的雇员们共渡难关。他没有炒掉人,但是减了他们的薪水,雇员也体谅他,没有因为减薪而走人。他看到这样的情形也发生在工厂里面,工人们情愿减薪而继续自己的工作。在铺面里,业主减低了地租,劝经营者留下来。“大家私下聊起市面来往往很伤感,但是一到工作起来就立刻显得很精神。”林振华的生活开支也缩减下来,家人到酒楼吃饭的次数少了,购物时也多了一层算计。锡明的哥哥们挣扎着各奔前路,将生活和事业重心移向内地。刘锡荣在深圳开了一家小餐厅,从规模上来说跟他在香港时算得上是小打小闹。刘锡耀则成了“打工者”,在上海一家餐厅做主管。虽然知道两个哥哥想“东山再起”很难,但锡明觉得他们也会一天天好起来。“终归有天龙傍凤,难道天天裤穿洞?人生总有起有落,不可能天天好,但没有什么关是过不了的。”SARS之后,香港经济好转。2004年,香港经济增长率达到7.5%,是过去7年中发展得最好的一年。楼价和股市都涨起来了,媒体的说法是,香港人在2006年可算是大丰收的一年,不少市民升职加薪,股票又大赚。老徐2001年后就在“西铁”工程中找到了工作。在锡明眼中,侄子刘文杰是个聪明人,他仍在香港做海鲜生意,随着经济复苏,他的铺位又增加了两三个,继续向酒楼供货。尽管他有时会向锡明抱怨说,铺位租金好贵,做生意好累。在林振华看来,现时的香港经济要比1997年健康,“那时好多泡沫,现在好稳健。”他同时认为,香港经济上扬是从内地经济发展中分到了一杯羹。锡明2005年出了一张碟。在选歌时,他说,其他歌都可以不录,但一定要有《狮子山下》。而在黄大仙行政区,每当区里有活动人们必先齐唱《狮子山下》。在林振华、刘锡明这一代人对香港精神仍倍感温暖之际,年轻一代也许已经向另一个方向走去,这让他们感到年轻人缺乏父辈吃苦耐劳的意志。27岁的ANDY从黄大仙祠旁的钻石山家中到公司,常常可以从车窗里看到狮子山。小时候他跟同学们一起到那里烧烤。他的第一份工作做了8个月,第二份工作做了一年,现在则在一家印刷公司供职。回想起刚进入社会的时候,他庆幸自己一直跟父母住在一起,“如果自己在外租房住,以当时的收入就会很拮据。”现在他的收入比那时多出了5000元。他没看过《狮子山下》剧集,但他会唱这首歌,“听多了就会唱了”,他同时奇怪于努力、耐劳这些品质仍被政府及大众推崇为香港精神的主流,“那应该是创新才对”。ANDY说他的很多伙伴都是这种看法。这实际上已经成为香港经济第三次转型的共识:通过“创新”发展“高增值”产业,走向以知识和技能为基础的“知识密集”型经济。

    求黄沾—狮子山下演唱会CD下载(如确定可下追+200分)

    http://www.verycd.com/topics/29440/

    中文名称:学者灵芝 - 黄霑狮子山下演唱会

    英文名称:The Concert Below Lion Mountain Of James Wong

    资源类型:DVDRip

    发行时间:2003年

    专辑歌手:香港群星

    地区:香港

    语言:粤语

    制作团队:九鱼

    简介:

    转自新视界论坛

    【原 片 名】The Concert Below Lion Mountain Of James Wong

    【中 文 名】学者灵芝-黄沾狮子山下演唱会

    【出品年代】2003

    【首映日期】2003年10月8日

    【IMDB链接】N/A

    【IMDB评分】N/A

    【国 家】中国香港

    【类 别】音乐

    【主 演】香港群星

    郑中基

    叶蒨文

    【文件格式】XviD 1.0.2 + AC3

    【文件大小】2CD 49x15MB + 49x15MB

    【视频尺寸】576x432

    【影片长度】110 Mins

    【对白语言】粤语

    【字幕语言】外挂中文

    【内容简介】

    资深填词人黄沾于11月24日因肺癌与世长辞,享年64岁。黄沾(沾叔)本来与最佳拍挡顾家煇于明年1月再次举行《煇黄演唱会》,如今沾叔离世已无法圆梦,但2003年《狮子山下演唱会》是沾叔为大家留下的美好回忆!

    沾叔一连两场的《狮子山下演唱会》于2003年7月在香港红馆举行,沾叔邀得一班老友任嘉宾,既有郑裕玲这个名嘴大讲「香港最叻」,分别有叶蒨文、叶振棠、叶丽仪、吕方、郑中基、锺镇涛等,大唱沾叔为他们谱写的名作,绝对是巨星云集之夜。最后所有嘉宾上台跟沾叔合唱道尽市民心声的一曲「狮子山下」,作为当晚演唱会的结束。

    专辑曲目:

    CD1:

    1.演奏+和唱 - 狮子山下

    2.黄霑 - 南音

    3.黄霑 - 沧海一声笑

    4.香港中乐团 - 十面埋伏

    5.叶丽仪 - 今天不回家

    6.叶丽仪 - 上海滩

    7.叶丽仪 - 夜来香

    8.叶丽仪 - MEMORY

    9.叶振棠 - 笛子姑娘

    10.叶振棠 - 忘尽心中情

    11.叶振棠 - 太极张三丰

    12.钟镇涛 - 让一切随风

    CD2:

    1.钟镇涛 - 今天我非常寂寞

    2.钟镇涛 - 问我

    3.郑裕玲 - 香港最叻-串联

    4.郑中基 - 浪子心声

    5.郑中基 - 男儿当自强

    6.吕方 - 弯弯的月亮

    7.叶蒨文 - 晚风

    8.叶蒨文 - 焚心以火

    9.所有歌星 - 狮子山下

    这个女星叫什么

      angelababy   姓名 : 杨颖 (Angela Baby)   出生日期 : 1989年2月28日   出生地 : 中国上海(拥有四分之一德国血统,父亲是香港人,外婆为德国人),13岁时迁至香港   居住地 : 九龙塘 (Before) , 铜锣湾 (Now)   身高 : 165 cm   体重 : 46 kg   三围 : 32' , 23' , 34'   星座 : 双鱼座   兴趣 : 跳舞 , 唱歌 , 功夫 , 运动 , 电视游戏   职业 : 模特儿 , 艺人   曾就读学校 : 圣母院书院 (中三至中五) , 嘉诺撒圣心商学书院 (中六)   语言 : 广东话 , 英语 , 普通话 ,上海话 ,日语(努力学习中)   模特儿公司 : Talent Bang (Before) , Icon Models (Now)   简介:   杨颖因为家人称她做 Baby、而有AngelaBaby这个称号,是香港新一代青春模特儿及艺人。现为Style International之其下全职模特儿,同公司模特儿则包括熊黛林和郭可盈等等。   2009年5月1日起,香港Style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 与 日本avex group holdings.inc.联合宣布,由avex group holdings.inc.将成为Angelababy日本区域的全约经纪人。   喜爱   歌手 : 林志颖 , 周杰伦   演员 : 张柏芝   食物 : 朱古力 (不是苦的)   音乐 : Hip-Hop , R&B , 周杰伦的   电影 : 本地的 , 西方的   [编辑本段]写真集   首本写真集:《Love Angelababy》(2008年)   筹备了一年多的写真集,终於面世了。   写真集为一套两册。   这本写真集,并不是一般的写真集,其中一册是由AngelaBaby个人全力参与整个制作过程,从服饰形象到设计编排她都全身投入。   作为香港新一代潮流教主,AngelaBaby很有自己的个人打扮风格,是香港年青一代少女的模仿对象,更是潮流指标,什麼是IN,什麼是OUT,对这个世代来说,是大眼闪亮的BABY说了算数。   写真集呈现了许多AngelaBaby从来没试过的形象。很多有趣的构图,都在这本写真集中出现。   要看BABY对潮流的最新启示和演绎,从这一册写真集中便可窥豹一斑。   经常忙碌工作的她,特别为了制作写真集,熬了几夜的通宵,又从过千张相片里选出自己最满意的,而且自己身兼造型师,衣服都不愿别人沾手,上山下海也要自己随身带著,完全要将她个人的想像空间完全呈现。   另外一册由香港著名摄影师CK拍摄。CK觉得AngelaBaby平日的形象非常百变,所以在这册写真当中,CK希望展现真实无添加的AngelaBaby,令人一看,便会觉得原来素颜的AngelaBaby,可能是更动人心弦的。   09年Angleababy的个人写真集定于7月21日正式推出,继上年"LOVE ANGELABABY" 之后, 今年更到巴黎取景, 由著名摄影师CK再次担当大旗拍摄写真集. 准备过百套服装, 咁精心策划的写真集,   敬请大家热烈支持!   第二本写真集:AngelaBaby 「Miss angelababy」   Angelababy(杨颖)个人写真集《Miss Angelababy》将於七月二十一日出版,书中照片全是远赴巴黎取景,是香港近十年首位在该处拍摄的艺人。拍摄写真集的旅费全由2%赞助,Angelababy更形容这是一份有意义的二十岁生日礼物。是次Angelababy一行十四人浩浩荡荡远向巴黎出发,包括曾为她操刀拍摄第1本写真集著名摄影师CK。工作人员共准备了过百套的服装让Angelababy从中挑选。   众人一边游览巴黎的著名景点一边拍摄,由於巴黎日长夜短,每天都要到晚上九点才开始天黑,令到大家工作和游览的时间更长,其中都有很多令到她难忘的事情,例如有一位老婆婆经营的怀旧式酒店,酒店内的每一个角落都像电影的厂景,很特别;当然少不了到巴黎的地标凯旋门和巴黎铁塔,Angelababy所到之处都吸引很多途人围观,还有一位男士向她大唱情歌呢!   问Angelababy对巴黎的印象?她说:「我觉得巴黎真是一个浪漫和奇妙的城市,我最喜爱的品牌就是Chanel,当然少不了到Chanel Shopping啦!那天,我们到了Chanel门口便见到店内的保安冲出来,行动紧张,原来是Chanel的大人物Karl Legerfeld驾临,我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居然有机会见到超级偶像,真是太不可思议啦!」拍摄最后一天完成后,全部工作人员一起享受法国海鲜大餐,酒量极浅的Angelababy只喝了一口香槟便醉了,全身变成粉红色,还失控地跳来跳去,离开餐厅时还跳出马路,吓得随行的经理人马上将她捉回来。   [编辑本段]电视剧   天下无敌 @ 香港电台 (2004年7月)   狮子山下 @ 香港电台 (2006年3月)   《矮仔多情》正在拍摄(2009年)   [编辑本段]电视节目主持 :   TVB@香港迪士尼乐园Viva!Club Disney (2004年-2006年)   [编辑本段]电影:      取自北京话,意解琐碎事。而《破》片会分别以情欲、鬼片、喜剧、科幻、爱情及友情等题材拍成八个独立故事。   八个独立故事之一 - 德雅星   出品公司 : 彭氏兄弟   上映日期 : 2007年12月15日   导演 : 彭浩翔   演员 : 关智斌、Angela Baby、谭耀文      关智斌 饰演 阿池   Angela Baby 饰演 德雅   谭耀文 饰演 杂志编辑   距离地球数万光年的德雅星,其名字的由来是源於地球上的阿池,为了讨女友德雅欢心,阿池不惜向杂志编辑说谎,把一颗星体的命名权送给她。后来移民到德雅星上的居民,为了这个命名,总带著一份宗教性质的原罪感,彷佛这个星球的名字,跟他们的生活空间一样,是透过欺骗而得来。      英文名:Short Of Love   类型:喜剧片 爱情片   导演:阮世生   主要演员:王祖蓝 徐子珊 黄婉伶 贾晓晨 李曼筠 杨颖   片长:105分钟   语种:粤语   上映日期:2009年06月25日   国家/地区:中国香港   发行公司:香港星跨媒体有限公司 BIG天下映画   Angelababy 饰 Angel   样子温柔、善解人意、充满智慧的Angel,每次都在蓝子杰失意时,以不同造型或身份:如女警、面包店职员、女待应或雪糕车售卖员…等等出现,让他在低潮中感到一丝丝温暖。但每次都是瞬间即逝的接触,所以蓝子杰并不知对方是富家女,只知他是一位“天使”,莫非这就是超越人间的爱情故事……   [编辑本段]广告   麦当劳McDonald (2004年)   摩托罗拉Motorola (2006年)   喷墨打印机Epson (2006年)   数码通系列手机SmarTone Vodafone (2006年)   香港电讯盈科PCCW (2006年)   香港必胜客Pizza Hut (2007年)   东亚银行 (2007年)   -高露洁 (2007年)   Japanese Catalog(2007)   CNE(2007)   password(2007)   panasonic @ LUMIX(2007)   Sogo(2007)   娇韵诗 Claris (2008)   香港麦当劳McDonald (2008)   美特斯邦威(2008)   芒果网   [编辑本段]杂志   《新Monday》   《Dear》(cover全年)   《Milk》   《Ray》   《Face》   《VOGUE》   《Jessica Code》   《东touch》   《Yes》   ...............   [编辑本段]代言   服装品牌2%旗下的O.D.F(2007至今)   日本服装品牌Feroux(2007)   GIORDANO(2008)   CATALOG(2008)   法国化妆品品牌CLARINS   Meters / bonwe   [编辑本段]其他   周杰伦《2007世界巡回演唱会》香港站任跳舞女郎   [编辑本段]相关链接   Angela Baby的个人论坛:http://loveangelababy.com/   Angela Baby的个人博客: http://xanga.com/angelababy/   Blowater : http://www.blowater.com.hk/?576/   Fotop : http://fotop.net/angelababy/   Angela Baby所属模特儿公司的网页:http://www.stylemgt.com.hk/   Angela Baby所属模特儿公司的网志:http://hk.myblog.yahoo.com/stylemgt/   Angela Baby中文支持论坛:www.zicca.cn

    如何在香港租到称心的房子?

    香港是我国比较繁华的一个城市,这里的土地哦可以说是寸土寸金,所以无论是在香港学习或者是工作,想要找到一个合适的房子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在香港租房子的话,想要称心如意,那么就需要有一定的技巧,主要是三个方面,大家可以参考。

    一、有朋友的话最好让朋友帮你

    香港是一个十分繁华的城市,所以房子的价格会比较高。即便是租一套房子,其实价格也高得离谱,假设你在香港收入三万港币的话,那么至少有四分之一的收入交了房租!因此建议大家有朋友们话,最好托朋友给你找一些熟人的房子,这样价格会低一些,而且也会省去不少的麻烦,毕竟香港居住,租房子找中介费用太高。

    二、如果有单位的话,建议最好租单位宿舍。

    我们在香港新房子的话,尽量避免跟个人租房子,因为这其中的费用确实过于昂贵,不适合一般的打工者。如果你在香港有一个单位,那么建议你最好租用单位的宿舍。因为单位的宿舍。不仅仅距离单位比较近,上班儿比较方便。最主要的是价格也比较低廉,这样的话会比较的称心如意,而且能够减轻你的生活压力!

    三、申请租香港的经济房

    如果我们在香港长期居住的话,那么就需要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居住环境。建议你可以提前申请香港的经济房,这些房子的租金比较便宜,一般是市场价格的百分之四十左右,要知道香港房价极高,一平米三十万左右,租一个经济房的话,会节约不少钱!

    香港电台的发展

    1920年代

    1923年:香港电台的成立可追溯至1923年,一群香港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已尝试民间广播。

    1928年:6月以GOW台号启播。8月17日《政府宪报》(GA464)宣布维多利亚山顶发射站的广播台号为GOW。

    1929年:2月1日,香港的官方电台以独立台号ZBW广播,政府委派当时的邮政总监(PostmasterGeneral)史密夫兼任台长。同年10月8日,香港电台首次现场直播音乐会。

    1930年代

    1933年:开始现场转播粤剧演出

    1934年:开始播放新闻简报。

    1935年:中文台成立,台号ZEK。

    1940年代

    1945年:二次大战期间,香港沦陷,日军统治时香港电台英语广播一度停顿,至8月28日复播

    1948年:8月,取消ZBW及ZEK电台呼号,正式命名为“香港广播电台(RadioHongKong)”,以纪二十周年台庆。

    1950年代

    1951年:广播工作改由政府新闻处接管。

    1954年:4月脱离政府公共关系处(现称政府新闻处),成为独立部门,由广播处长主管。

    1957年:5月26日,香港电台中文台开始大幅增加广播时间,每日由上午7时至午夜,共广播17小时。(在此以前,中文台每日广播时间分早、午、晚三个时段共广播8小时)

    1958年:香港电台纪念广播三十周年,推出特备节目《三十而立》。

    1960年代

    1960年:位于歌赋山的超短波(VHF/FM)发射站正式启用,中英文台开始以FM广播。同年,首度推出“圣诞爱心大行动OperationSantaClaus”圣诞慈善筹款活动

    1961年:香港电台推出新剧种广播剧《火星人进攻地球》,购置先进声音效果器材,令听众耳目一新

    1962年:台风温黛袭港,香港电台首创每隔15分钟报道最新风暴消息

    1963年:香港电台的中文教育节目开始播出

    1964年:香港首次参与奥运火炬传送,传递过程由香港电台作现场直播。

    1968年:香港电台成立龙翔剧团

    1969年:九龙塘广播道30号“广播大厦”于4月25日启用,成为香港电台总部。同年,使用圆形由英文及中文组成的新台徽。另外,首播全港第一个电台“烽烟”节目《电话说心声》

    1970年代

    1970年:成立“公共事务电视部”,并开始制作时事及公共事务节目,供持牌商营电视播映。同年,香港最长寿电台节目,由UncleRay主持的"AlltheWaywithRay"启播

    1971年:教育署成立教育电视组,五年后,由香港电台协助制作学校教育电视节目,并成立教育电视中心。同年,节目《警讯》启播

    1972年:香港电台开始每小时新闻报道。

    1973年:香港电台新闻部成立,独立运作(在此以前,新闻简报由政府新闻处提供)。10月香港电台提供中英四个频道节目,一台与三台以调幅(AM)广播,二台与四台用调频(FM)广播,节目内容各有不同,各司其职;一台及二台为中文台,以资讯、教育及广播剧见称,三台及四台为英文台,三台以新闻及综合节目为主,而基于市民对古典音乐的热爱,第四台于该年开始试播古典音乐节目

    1974年:成立香港电台第四台,为香港唯一提供古典音乐的双语广播频道。

    1975年:中英文台在年底开始试验转播立法局会议。同年,新闻部制作《新闻天地》启播

    1976年:4月,电台英文名称改为“RadioTelevisionHongKong(简称RTHK)”,中文名称保留“香港电台”,以反映香港电台增加制作电视节目。同年亦开始超短波调频立体声广播,开创亚洲先河。

    1977年:香港电台首次推出儿童剧《小时候》

    1978年:第五台启播,专门播放文化、教育及戏曲节目,为长者及小众服务。同年,推出脍炙人口写实戏剧《狮子山下》及创办“十大中文金曲”选举,以推动本地创意工业,鼓励音乐创作,对香港乐坛过去一年作整体回顾,嘉许当中表现出色的台前幕后音乐人。3月25日时事纪录片《铿锵集》首播

    1979年:推出香港首个电视直播公众论坛节目《城市论坛》

    1980年代

    1980年:4月1日,中英文台开始24小时广播。同年,香港电台推出全港唯一附手语长筹节目《时事摘录》

    1981年:新二台成立,电台频道增至五条,节目更趋多元化。

    1982年:新闻部加强服务,增加每半小时一次新闻简报。

    1983年:开始制作第一个选举论坛《市政局选举论坛》及推出介绍中国历史轮廓电台节目《中华五千年》

    1984年:第五台启播《戏曲天地》,至今仍为本地唯一播放中国戏曲的电台节目

    1986年:香港电台电视部迁往前佳视大厦,命名电视大厦。同年,张敏仪任广播处长,在任13年,是首位华人兼女性广播处长。并推出医学及健康电视节目《医生与你》和电台节目《LetterFromHongKong(香港来鸿)》。亦开始转播立法会会议及制作电视节目《议事论事》

    1987年:推出性教育电视节目《性本善》。同年2月,第三台晨早新闻及时事电台节目《HongKongToday》

    1988年:推出中文版《香港家书》

    1989年:按照1986年广播事业检讨委员会报告书所建议及1988年《电视条例》修订后的安排,香港电台电视节目由4月1日开始,在两间商营电视台(无线电视翡翠台及亚洲电视本港台)每晚的黄金时段内播放。同年11月,成立全港第一个交通台-香港电台第七台(1991年改为交通财经台)。同年港台拟定公司化计划。但有关建议被拖延多年,港府于1993年宣布搁置。4月4日嬉笑怒骂,讽刺时弊电视节目《头条新闻》启播

    1990年代

    1991年:提倡“电视节目欣赏指数调查”,委任独立机构进行调查,发展收视率以外的另一专业指标;同年,新城电台成立,部份港台中文台员工被重金礼聘过档。

    1993年:跟前文康广播司签订《架构协议》

    1994年:设立香港电台联网版RTHKwebsite,为本港第一间将电台及电视节目作互联网上广播的传媒,开拓新的广播科技,在网上提供新闻简报及少量电视及电台节目。

    1995年:香港电台联网版利用同步直播LiveRealAudio技术,36小时直播立法局选举新闻节目,创世界先河。同年,开始与广播事务管理局每年签署谅解备忘录,承诺遵守其订下的节目标准守则。另外,电台节目《LetterFromHongKong(香港来鸿)》于本年由前港督彭定康为节目录制书信时易名为《LettertoHongKong(给香港的信)》

    1996年:提供创新的电话资讯服务-“节目通”及“新闻通”,播放电台节目及新闻摘要。同年,主办“第33届亚太广播联盟周年大会”,逾520位来自42个国家及地区会员出席会议。

    1997年:于3月31日香港电台普通话台成立,为香港唯一一个普通话频道,取代原有第七台之服务。同年,香港回归,香港电台网上广播站连续48小时视像直播各项庆祝活动

    1998年:网站正式定名为“香港电台网上广播站”(英文:RTHKONINTERNET),提供4个电台频道24小时直播,以及自选电台、电视节目服务。同年,与商业电台及新城电台展开数码声音广播测试及把行之有效的节目制作标准和编辑方针,书成文字,出版“节目制作人员守则”,系统地罗列34项工作原则

    2000年代

    2000年:推出电视外判计划,推动本地创意。同年,香港电台网上广播站提供6个电台频道24小时网上直播,所有内容均会存盘一年,方便网民重温欣赏。

    2001年:香港电台网上广播站新增免费订阅网上新闻速递,并提供电子手帐下载版本,方便用户随时浏览。另外,设立“香港电台服务热线”(22720000)。同年,与“亚太广播联盟”联合筹办“第三十八届亚太广播联盟周年大会”和第五台开设《长者空中进修学院》

    2002年:庆祝回归祖国五周年,制作“龙声飞扬万人青年音乐会”,以万人击鼓合奏,刷新世界纪录及主办“第十一届国际公营广播机构年会”

    2003年:非典型肺炎肆虐,举办连串“心连心全城抗炎大行动”、“凝聚每分光感动大会”等活动,凝聚港人

    2004年:港台的年青人网上广播平台TeenPower启播。同年,进行DRM数码广播测试

    2005年:推出电台外判计划。同年,世界贸易组织第六次部长级会议在港举行,香港电台担任主播机构,为全球提供公共视讯讯号,转播世贸会议

    2006年:推出首个电台外判节目《狮子山下》。

    2010年:行政会议决定维持港台公共广播机构身份,由特首委任的“顾问委员会”监察。公布列明《香港电台约章》,给予港台编辑自主,港台恪守的编辑方针,包括准确发放具权威资讯,持平反映意见,不受商业及政治影响等。

    2011年:为庆祝香港电台第二台成立三十周年,推出一系列节目及活动,包括:11月7日推出一连十集特备节目“二台三十RadioMagic”、11月20日举办庆祝活动【2台30年‧全城庆祝日】

    历任广播处长

    第一任1956年-1972年布禄士(DonaldEdgarBrooks)

    第二任1972年-1978年何国栋(JamesHawthorne)

    第三任1978年-1980年高德乐(D.J.N.Kerr)

    第四任1980年-1982年戴善德(T.M.S.Tisdall)

    第五任1982年-1986年尹建新(C.S.Wilkinson)

    第六任1986年-1999年张敏仪(CheungMan-yee)

    第七任1999年-2007年9月朱培庆(ChuPui-hing)

    第八任2008年8月-2011年2月黄华麒(FranklinWong)

    第九任2011年9月-邓忍光(RoyTang)

    隶属

    香港广播委员会:1928年-1938年

    邮政处:1938年-

    政府公共关系处:1951年-1954年

    文康广播科:-1997年6月30日

    文康广播局:1997年7月1日-1998年4月

    资讯科技及广播局:1998年4月-2002年6月30日

    工商及科技局:2002年7月1日-2007年6月30日

    商务及经济发展局:2007年7月1日-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狮子山下论坛」狮子山下歌曲歌词》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汽车知识,敬请关注本站,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本文由“小趴菜”发布,不代表“昆山车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kscw.cn/qcwd/16803.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